早在今年2月份,一封官方邮件就引爆了亚马逊卖家圈。
该邮件显示亚马逊要求收到邮件的卖家在30天内提交在平台上销售产品的商业综合责任保险凭证,保额至少需要100万美元。
当时收到邮件的卖家都已按要求购买保险,毕竟亚马逊在其官方邮件中直言,不买保险或将面临停售。但是当时只有一小部分卖家收到了这封邮件,时隔半年,正当未收到邮件的卖家开始遗忘此事的时候,亚马逊一封新的邮件直接将保险新规覆盖面扩展到了近乎所有卖家。
邮件内容如下:
(图片来源:网络)
根据通知可以看出,保险新规将于9月1日起正式执行,执行对象是所有符合要求的亚马逊卖家,并对逾期未完成保单资料上传的卖家进行封店处理。
那么,这一新政因何而来?对卖家是利好还是大坑?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小编将为大家逐一分解。
买卖纠纷应该是任何一个购物平台都逃不开的问题,这一纠纷除了困扰买卖双方之外,也会偶尔对平台造成一些影响。
对于买家来说,确实会遇到一些如未收到货物、货不对板、退货未退款、卖家拒不退货等由卖家主观引起的恶性情况。A-To-Z政策下,买家可以联系亚马逊客服,亚马逊将介入直接解决客户的问题,赔偿金额小于1000美元时,平台先承担赔款成本,情节严重时再追究卖家责任。
而对于卖家来说,不少人应该都有遇到恶意索赔或者同行恶意下单然后索赔的情况,而A-To-Z政策同样会对这种情况提供解决方案,当客户发起索赔case时,亚马逊会使用先进的欺诈和滥用检测系统与内部的独立保险欺诈专家团队相结合来分析该case。如果判断该索赔case合理,则会通知卖家,如果是未经证实、轻率或滥用规则的case,亚马逊将直接给予拒绝。
对于向卖家提出的有效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索赔,针对1000美元以下的索赔金额,亚马逊将负责解决并承担赔偿金。据悉,目前亚马逊上80%以上的索赔问题都是1000美元以下的索赔。同时,这些case不会影响到卖家的订单缺陷率。
针对上述描述,小编整理了一份流程图,方便卖家朋友直观了解:
(图片来源:网络)
除了针对买卖双方的政策外,不得不说该政策也帮助亚马逊在某些赔偿诉讼案件中实现平台诉讼风险转移。
实际上,亚马逊这些年因为第三方卖家产品引发的事故也是吃亏不少。其中有一个经典的“狗带事件”,2016年,宾州一居民买了一套可伸缩的狗项圈,但在一次遛狗时,狗突然冲出去,项圈伸缩带迅速弹到她的眼睛上,导致左眼永久性失明。该买家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亚马逊需负部分责任。而该保险政策正式推行后,亚马逊将不用负担该部分赔偿,而是由保险公司负责。
因此,虽然该政策让不少卖家怨声载道,但是从本质来看,确实还算是一条对买、卖、平台三方都有利的政策。
了解到政策的详情之后,卖家们最关心的就是这个政策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影响?是有利还是有弊,接下来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目前大家对于新政策大多持抵触态度,原因主要是保险费用势必增加运营成本,而且如果卖家有多个店铺,要为每个店铺都投保才可以。而目前由于平台竞争加剧,卖家利润都有所缩水,价格不菲的保单无疑让本不富裕的店铺利润雪上加霜。
但是长远来看,小编认为该计划还是利大于弊的,具体有两个方面:
1、节省运营成本和精力:
不少卖家每年都会经历几次索赔事件,即便其中有可以胜诉的情况,与买家反复沟通也是一个让人头大的问题。
A-To-Z政策规定下,但凡赔偿额度1000美元以下的订单,全部由亚马逊出面处理,不需要耗费卖家太多精力和额外的赔偿成本。
2、不影响ODR等指标
ODR(订单缺陷率)是卖家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一旦ODR>1%,迎来的将会是封店等毁灭性灾难。
此次A-To-Z保险政策更新前,如果平台判断是卖家问题,则有可能会计入到ODR。而此次政策更新后,赔偿额度1000美元以下的订单除情节严重的情况外,一概不计入ODR。
(图片来源:网络)
因此,虽然该政策会迫使卖家增加一定的运营成本,但是从运营效率和店铺风控的角度来看,该计划还是对卖家比较友好的。
(来源:跨境选品小达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